临洮县南屏镇曹家湾小学教师曹儒平两次荣获“乡村全能教师”奖,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让他成为了当地教育系统的“名人”。曹儒平的同事王冬林说:“曹老师两次获‘乡村全能教师’奖实至名归,我们大家在替他高兴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乡村教师的关爱。”
临洮县每年都有30名乡村教师像曹儒平一样获得“乡村全能教师”奖,享受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幸福和荣光。临洮县设“乡村全能教师”奖是甘肃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甘肃对症施策,努力破解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逐步形成,成为助力陇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
补充、轮岗
——乡村教师队伍“活”了

秋季学期,经过几天的岗前培训,兰州市七里河区王官营中心校6名新进的特岗教师走上了讲台,开启了他们的教师人生。“这6名特岗教师都是我们紧缺学科的教师,他们的到来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也为乡村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王官营中心学校校长朱润东说。
王官营中心学校共有82名教师,其中21名是特岗教师。前些年,由于教师年龄偏大、校舍陈旧,专业教师紧缺,基层学校显得“死气沉沉”,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近年来,通过逐年补充特岗教师,配齐了音、体、美、英等学科的专业教师,为乡村教育带来了一股“新风”。
甘肃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显示,自“特岗计划”实施以来,为乡村学校招募特岗教师5万多名,目前服务期满留任的近3万名。他们扎根农村,爱岗敬业,成为乡村教师的中坚力量。图
“特岗计划”持续为乡村教师输入“新鲜血液”,有效缓解了乡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进一步增强了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活力和素质。“特岗计划”已经成为甘肃乡村教师补充的“源头活水”。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乡村教师队伍,是保证‘义务教育有保障’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奠基工程。”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海燕说。
省级统筹、按需设岗、按岗招聘、统一选拔,是甘肃省建立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也是甘肃省破解乡村教师“下得去”问题的关键之举。
按照这一要求,甘肃省每年按照编制标准合理测算各地区师资配置缺口,统筹实施“特岗计划”等乡村教师补充项目,“一市一案、一县一案”,破解乡村教师补充难题。
2015年,一个影响深远的政策在甘肃全省全面实施。当年,甘肃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正式实施。调动交流、学校联盟、学区一体化管理、对口支援、教师走教等逐渐成为甘肃乡村教育的新常态,优质教师资源特别是音、体、美、英等紧缺学科教师在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走教,成为了教育的新亮点。
“我们每年都有近1万名校长教师参与交流,实现了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甘肃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相关负责人说。

在促进教师交流方面,陇原大地处处闪耀着基层的智慧:
秦安县探索建立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和教学点教师互动联合体,实行教师走教、校点一体化管理,通过“统一食宿、统一接送、统一排课、统一调配、统一走教、统一研修”的 “六统一”运行模式,由过去学生“走读”变为教师“走教”,实现了“学生不动教师动”;
张掖市甘州区选派城区67名音体美和心理健康教师组成“艺体心”援教联盟,分16个组负责16个乡镇,每周一天下沉村小或教学点开展援教工作;
宕昌县建立了城乡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采取调动交流、培训交流、顶岗实习置换交流、强弱校对口交流、分片区教研、城乡优秀教师互动交流等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学校师资薄弱问题,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交流轮岗和学区走教制度的实施,有效盘活了教师资源,使教师从“学校人”变为“区域人”,在一定“区域内”共享优质师资,让优秀教师在乡村教育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师范类院校优秀学生的实习支教,也是甘肃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8年起,甘肃省实施深度贫困县大学生实习支教项目,从省内9所师范类院校遴选了2991名师范专业在校生赴全省23个重点帮扶县近800所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为这些乡村学校带去了新活力、新气象。
“大学生实习支教项目的实施,为乡村学校带来了教育教学新活力,弥补了乡村教师老龄化、活力不足的缺点;同时缓解了乡村学校师资结构性不足、部分课程无法开齐开足的问题。”王海燕说。
此外,实施“三区”支教计划和银龄讲学计划,每年选派约1300名优秀教师到“三区”乡村学校支教,有效缓解了这些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为他们带去了“一缕春风”。
安家、提待遇
——乡村教师的心“暖”了
在乡村学校工作了10多年,通渭县碧玉学校教师王娟玲和同在该校工作的丈夫冉欣搬进宽敞明亮的教师周转房。王娟玲直言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教师周转房里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批改作业、备课、做饭,比以前方便太多了,非常舒心,有了家的感觉。”
王娟玲的幸福,源于甘肃省委、省政府对改善乡村教师居住条件的高度重视。
为了给乡村教师建一个安居乐业的“家”,自2018年起,深
度贫困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连续4年被甘肃省政府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资金5亿多元,为23个深度贫困县最急需的农村学校建设教师周转宿舍5400余套,解决了1万多名乡村教师的住宿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