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陕西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了32所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分别帮扶32个国培项目区县内的薄弱学校,助力薄弱学校教师素质能力的提高,深受广大基层教师好评。
教育扶贫是陕西省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教育厅按照国家《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要求,联合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印发了《陕西省教育扶贫实施方案》,方案中特别强调要“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陕西在2018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省教育厅结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培计划”项目实施的有关要求和陕西教育扶贫工作实际,设置了“名校名园精准帮扶‘送教下校’项目”,不断下移重心,加快模式升级,切实提高教育扶贫的精准性与实效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单位深入被帮扶学校,问诊课堂,调研教师,精准把脉对口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现状。杨凌高新幼儿园园长梁杰带领调研团队于9月下旬深入铜川市印台区城关第二幼儿园前期调研工作。调研小组深入到一线展开交流研讨,针对保育保教内容,重点关注园本研修活动开展、教学活动目标定制、个别幼儿跟踪指导的技巧、新生幼儿情感迁移等方面问题,掌握需求,精准把脉、梳理问题、分析症结,逐步形成送教主题方向。

杨凌高新幼儿园调研小组在铜川市印台区城关第二幼儿园实地调研
略阳县城位于陕南山区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和教育发展受地理原因略为落后。西安市黄河幼儿园园长宋红蕾带领帮扶小组,驱车近7小时来到略阳县城关幼儿园开展帮扶项目训前调研工作。从家园共育、环境创设、保育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通过调研明确了该园办园存在的薄弱问题——教学存在小学化倾向,教师区角活动意识不强,环境布置重形式轻功能等问题,双方就后续帮扶的主要方向进行了议定,并将黄河幼儿园教研成果——《混龄教育15年》和《小课题 大平台》两本书籍赠送给城关幼儿园,作为培训学习的参考资料。

西安市黄河幼儿园向汉中市略阳县城关幼儿园赠予图书
11月的陕西,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初冬季节,天气也愈发寒冷。而初冬的严寒并不能阻挡助力各个薄弱学校发展的帮扶团队的脚步,反而更加坚定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全面帮扶对接的步伐。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帮扶渭南市澄城县第四幼儿园、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帮扶咸阳市长武县幼儿园、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走进咸阳市淳化县大店新区幼儿园、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帮扶咸阳市彬州市义门镇中心小学、汉中龙岗学校帮扶洋县黄安镇中心小学等等,一支支业务精干的帮扶团队,带着一颗颗饱含热情的教育心灵,从各个优质幼儿园和中小学向着贫困地区学校在进发,一支支承载教育智慧的粉笔、一次次精准的教学诊断、一节节精心设计的主题教学,在全省教育贫困县区的幼儿园和小学校园里点点绽放。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向咸阳市彬州市义门镇中心小学赠予图书
本次精准帮扶项目主要是响应国家扶贫事业的号召,围绕解决乡村教师发展实际问题,制定培训方案,开展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的培训内容,助力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帮扶小组参观渭南市澄城县第四幼儿园
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引导帮扶幼儿园深入思考幼儿园如何科学发展;省政府机关幼儿园在帮扶过程中,充分发挥园长陈象岚省级“名师工作室”优势,结合长武县幼儿园的发展需求与园所实际情况,制定了“环境创设”为主题的精准帮扶方案;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采取以首席专家王莉园长为引领,以省级名师、学带及能手“三级骨干体系”成员为主力团队,通过实地指导、教学班级对接、师徒结对互助、在线交流等方式开展帮扶活动,并建立起长期互动机制,力求将项目做精、作准、做实、做长;宝鸡高新第一小学在帮扶过程中,特别关注了理念引领,以本校“大爱学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将高新一小的教学经验迁移到被帮扶学校,结合具体学情、教情,开展了“以学定教,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师生互动”的教学示范活动,高新一小特色的“成长贴评价奖励”,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让受助学校教师耳目一新。

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帮扶咸阳市淳化县大店新区幼儿园活动开班仪式
根据教育部要求,省教育厅重新规划调整了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结构,设计了“三级送教”培训模式:高等院校示范性“送教下县”、项目区县培训团队“送教下乡”、名校名园精准帮扶“送培下校”,通过打造贫困地区培训团队提升本级教育“造血”功能,通过深入乡镇片区研修中心送教提升乡村学校教师整体教学技能,通过精准帮扶薄弱学校补齐乡村学校发展短板。
“三级送教”模式既体现了国培计划“示范引领、雪中送炭”的初衷,更统筹协调了薄弱学校、片区学校、区域学校三个层级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入基层、聚焦课堂,实现问题导向下的培训分层、分级,呈现出优势引领、自主选学与个性定制相结合的培训格局。

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陈象岚名师工作室帮扶咸阳市长武县幼儿园
为了能够做好名校名园精准帮扶“送教下校”项目,遴选出的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如杨凌高新幼儿园、山阳县第二小学等单位,从“校园长挂帅、亲赴调研”,到“骨干团队组建、精准研发课程”;如黄河幼儿园发挥园所党支部作用,立足“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高站位”,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红色引擎”作用,成立“以业务骨干党员为主的扶贫助教团队”,深入略阳城关幼儿园开展帮扶工作;如宝鸡高新一小借助国培精准帮扶项目平台,与被帮扶单位签署共建合作协议,建立业务发展共同体,使帮扶工作常态化、长期化;如省政府机关幼儿园、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附属幼儿园等多家单位,充分发挥校内和园内的“三级三类骨干体系”成员的优势,通过“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坊”、“教学能手工作站”等业务平台,吸纳被帮扶学校教师参加平台业务学习,拓展精准帮扶途径,深化帮扶效果等。

宝鸡高新第一小学语文教师宋亚利进行课堂展示
这些贴近教师实际、走进教师身边、推进学校发展的新送教形式,得到了广大参训教师的积极评价。被帮扶学校宝鸡市岐山县杏园逸夫小学校长周永刚深有感触:“送教下校,同课异构,这样的培训方式太好了,老师们在对比中清晰地发现了课堂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改进的策略。”参与培训的张金红老师非常激动:“这样的培训近真切感受到了自己的差距,清晰地学到了具体操作的策略,我会及时在课堂运用,实践。”
陕西省名校名园精准帮扶“送教下校”培训项目开展以来,培训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优秀教师、卓越管理者、动人事迹,不胜枚举,也谱写出了陕西省教育扶贫精准化的新篇章。
(转自陕西省教育厅)